新抚百科网

不容易!普京开口同意,被卡了25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可以开工了

2022-09-08 12:04:02

大国关系的基础,永远是利益,不管是博弈,还是合作,都是如此。据观察者网6月2日的报道,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近日对媒体透露,已规划了“至少25年”,贯通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就要开工了。对此,扎帕罗夫激动地表示,中吉乌铁路“很有前途”,这条铁路一旦建成,“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上帝保佑,我们完成可行性研究后,明年就开始建造”。

据悉,早在1997年,中吉乌三国就在建造这条铁路的问题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进展”,这一拖就是20多年。究其原因,据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复杂,前一届政府同意开工,后任政府往往否决;二来,中吉两国采用的轨距不同,中方使用的是1435mm国际标准轨距,而吉方使用的是前苏联时期的1520mm宽轨;三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建造成本不断增加,吉方“有困难”。

不可否认,这三个因素是中吉乌铁路迟迟无法动工的重要原因,但导致中吉乌铁路一拖就是25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来自俄罗斯方面的“阻力”。比如说,为了确保对中亚各国的影响力,俄罗斯“多次阻止”中亚各国签署铁路建设条例,“排斥他国借由铁路联通对中亚施加影响”。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之所以会出现前任支持中吉乌铁路,后任就否决的现象,说白了,也是莫斯科在背后施加压力,使得吉方政府“踢足球”。

那么,这一次中吉乌铁路怎么就突然被“通过”了呢?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表示,这是因为俄罗斯“不再反对”,他亲自向普京“求情”,称这个项目对吉尔吉斯斯坦非常重要,吉方需要中吉乌铁路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普京最终开了绿灯,于是这个被俄罗斯卡了25年的项目,“终于要落地”了。需要指出的是,中吉乌铁路项目,不仅对吉尔吉斯斯坦非常重要,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中吉乌铁路全长约577公里,从中国新疆喀什开始,途经吉尔吉斯坦的卡拉苏,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安集延,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南部支线。一旦该项目顺利完工,中国就能将自己的西部地区同伊朗、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以及整个欧洲衔接在一起,是中国通往欧洲与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通过中吉乌铁路,中欧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8天”。

此外,中吉乌铁路的建成,还将“整个改变”中国西部的交通格局,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中亚、里海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对开辟新的石油进口源,调整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很显然,中吉乌铁路项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要远远超过吉尔吉斯斯坦,关系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关系到“中欧班列”,关系到中国“以陆制海”的大战略。既然这个项目这么重大,对中国这么重要,为何俄罗斯要卡25年?

首先,中亚自沙俄时期就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俄罗斯的“领土”,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中俄虽然是“战略伙伴”,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狂飙突进,影响力与日俱增,俄罗斯担心中亚“倒向”中国,自己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降低,这种心态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也就施压吉尔吉斯斯坦“能拖就拖”,卡了25年。

其次,虽然普京一再表示,俄罗斯“不会将能源作为武器”,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能源成为了俄罗斯对欧洲施压、维护卢布汇率的最有力的武器,现如今欧洲各国纷纷制定中长期规划,打算摆脱对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的长期依赖。正如前文所述,中吉乌铁路的开通“有助于中亚、里海石油的开发”,有利于中国“开辟新的石油进口源”,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恐怕不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普京想要将中欧班列的路线“掌控在自己手里”。中国有句古话,“此树是我栽,此路由我开,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所谓“话糙理不糙”,在中吉乌铁路开通之前,中欧班列只能走北部和中部路线,主要都是过境俄罗斯,平时战斗民族就能抽取不菲的过境费,到了“特殊时期”,这条路还通不通,就要看克里姆林宫的脸色了。而中吉乌铁路开通之后,普京手中的这份筹码,也就等于丧失了大半。

这不是咱们“无端揣测”,一方面,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亲口承认,“俄罗斯不反对”,中吉乌铁路才能立项开工,而以前之所以开不了工,就是因为俄罗斯“反对”。当然,莫斯科顾及中俄友谊,不好明确说出来,只能“拖”,一拖就是25年;另一方面,普京与中国在战略布局方面的“分歧”,其实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仅仅限于中吉乌铁路而已。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就受到了俄罗斯的“阻力”而不能“深入下去”。据《环球时报》2020年8月份的报道,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之所以差点被“颜色革命”推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白俄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民众心中不满,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解决这一点,白俄政权始终难以稳定,那么白俄的出路在哪里?在中国,但可能“此路不通”。

为什么?俄罗斯是白俄的“大哥”,在“大哥”点头同意之前,“白俄选择与中国的合作就只能是点到为止”,“白俄必须重视俄罗斯的态度”,“中国也必须重视俄罗斯的利益”,“因此双方的合作层面并不好进一步深入”。很显然,白俄罗斯在寻求与中国“深入合作”方面,遇到了与吉尔吉斯斯坦一样的困境,俄罗斯要将“小弟”严格地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担心中国的“吸引力太强”,自己“罩不住”。

再举一个例子,去年美国为何要从阿富汗撤军,一方面的确是为了“收缩战线”、“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另一方面,也是人为制造出一个“权力真空”,引发中俄进行“争夺”,一来可以离间中俄关系,二来也可以对中俄关系到底有“多铁”,进行一个“摸底测试”。结果,美军还没走,俄罗斯就已经急不可耐地跳了出来,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有可能会“驻军”阿富汗,并称此举是为了反恐和保护中亚各国。

如果俄罗斯将阿富汗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也就意味着,俄罗斯掌控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所有路线,中国不得不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中方力主阿富汗应该“独立自主”,对于俄罗斯的“吃相”很不感冒,所以王毅外长才会呼吁,中俄应该就阿富汗问题“加强战略沟通”,而普京则提出,阿富汗问题应该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制定统一路线”,这是因为俄罗斯在上合组织拥有“更多票数”。

这就变成了“拉锯战”,后来怎么样?后来中美博弈加剧,台海战云密布,关键时刻普京怎么说,他说“中俄不是军事同盟”,“将来也没有这个打算”,“中国不用武力也能统一台湾”,说白了也就是四个字——“不关我事”。无奈之下,中国只能让出阿富汗问题的主导权,2021年10月20日,阿富汗问题“莫斯科模式会议”在俄首都召开,中国、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国代表参加,意味着“主导权的易手”。

同一天,据《参考消息》的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对外表示,“莫斯科完全认同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俄罗斯支持北京为统一整个省份而采取的合法努力”。因此,简单地说,为了获得俄罗斯的支持,中国放弃了阿富汗问题的主导权,美国撤离阿富汗,就算没能“离间”中俄,也成功地对中俄关系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结果让美国“非常满意”,这为白宫制定一系列针对中俄的战略,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普京最终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由于俄罗斯“不给力”,美国持续施压,中国不得不与美国签署“加强气候行动联合宣言”,承诺进一步减排,而气候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发展权”的问题。中美妥协之后,美国立即在欧洲制造了俄乌危机,胁迫、诱惑普京出兵,一手制造了“俄乌冲突”,成功地对中俄“各个击破”。俄罗斯不仅自己损失惨重,还连累中国。

这次普京之所以“突然”同意中吉乌铁路项目,一来俄罗斯的影响力大不如以前了,深陷战略困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脱身,对于自己的“小弟”,以前是“威压”,现在只能“笼络”、“怀柔”了;二来俄罗斯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也顾不得中国的影响力在中亚扩大了,顾不得中国可能获得别的石油来源了,顾不得俄罗斯不能掌控中欧班列的全部路线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形势比人强”。其实,如果普京能够早一点和中国“一条心”,中俄与美国的博弈局势绝不会恶化成现在这个样子。战斗民族的格局,确实不够大。


废品回收加盟哪家公司好 https://www.shouzhila.com/join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新抚百科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