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抚百科网

文人思维导致中式建筑黯然无光

2022-09-26 15:10:46

中国是文明古国,但并不是样样领先世界,比如说玻璃,西方很早就有,但是我们鼓捣了几千年只弄出了琉璃。再比如说古建筑,自己看起来还行,但是和西方一对比,无论精细程度还是体量高度,都差距明显。对于这种现状,本人经过严密分析,得出结论,正是文人思维导致我们的建筑一直差强人意。

凡尔赛宫镜厅

养心殿内景

提到建筑,必然绕不开建筑师,东西方建筑师的出身明显不同。

在西方,建筑师大多来自画家、雕塑家,例如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既擅长绘画(雕塑),也擅长建筑设计。再如小胡子早年也是画家,后来改行建筑,甚至亲自设计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可以说,西方的建筑学类似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在东方,建筑师大多来自文人,如汉朝“将作少府”杨成延、隋朝“诏领营新都副监”宇文恺、明朝工部侍郎吴中等。小说《红楼梦》中有营造大观园的过程,贾府首先请了一名叫“山野子”的老工匠来绘出图样,上上下下、清客等帮闲人物提出意见,商量一番才决定大观园的建筑计划。由此可见,建筑设计反应的是知识分子们的意向,更类似一种文学艺术。

第一大差距:建筑质量

作为绘画(雕塑),更注重永恒的美。而文学没有这种概念,甚至有反复修改的习惯,比如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明朝《园治》更是鲜明提出,我们所创造的环境应该和预计自己可使用的年限差不多就行。

清末北京街头,正常情况下中式建筑需要不断修修补补才能继续使用

西方建筑经常可以上百年没有变化

第二大差距:建筑形式

文学实际上有一定套路,比如传统的八股文,再如我们学的凤头豹尾猪肚皮、三段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的古建筑也是这种模式,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可谓形式近乎千篇一律。

比如北京雍和宫(宗教建筑),实际上门口换个牌子当衙门(办公建筑)、王府(居住建筑)并无任何不妥感觉。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如果改为住房或办公楼,肯定感觉十分奇怪。

第三大差距:建筑立面

绘画(雕塑)更是平民的艺术,放到街头,人人都能来看,人人都能看懂。因此西方建筑也常常临街或四周开阔,昂首挺立。文学更多是小圈子文化,毕竟大部分老百姓不识字。中式建筑的主体更多关闭在院墙和大门之内,街上行人最多欣赏屋顶轮廓。

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建筑直接沿街、面向广场,立面构图极为丰富。

中式建筑更多呈现一种屋顶的轮廓,主体隐藏在院墙和大门之内

第四大差距:城市规划

文学的创新能力实际不如绘画(雕塑),很多文章还崇古,但绘画可以演变出印象派、波普艺术、野兽派、超现实等众多流派。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国传统就是道路笔直、状若棋盘。但是西方却千变万化,放射状、向心型、星型等尝试层出不穷。

巴黎鸟瞰

巴塞罗那鸟瞰

第五大差距:技术传承

文字的信息传递能力实际有限,例如,北魏杨炫之著《永宁寺》记载“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工,穷造形之巧。”只看文字,你能想象出永宁寺塔的模样吗?正是由于我们的建筑师大多是文人出身,很多技术缺乏图纸数据,渐渐失传了。

达芬奇建筑手稿,这种表达形式上中国各类建筑著作所欠缺的


融资融券 https://62608.cn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新抚百科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