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12:45:23
楼市20多年的发展,从98年的住房商品化,到一路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再到棚改拆迁、炒房团疯狂团房、企业跟进买入…这些年,城市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咱们仅仅用20年时间,就实现了其他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如今不仅城市面貌大大改善,经济发展也走上了更高的台阶,而推动这一切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功劳者——就是房子
房子不仅仅给房企创造了财富,带动无数与房子有着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业经济,实现不少地理位置优势的农村人一夜致富,更实现了地方财收。
可是,多年来,房价的大幅上扬却也让不少人即便掏空六个口袋也买不起房。
于是早几年,央媒等大咖们也发文评价楼市称:
高房价严重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力下降,炒房行为盛行。
因为彼时房价的快速增长,引发的租金大幅上升,导致实体企业成本压力太大无利可图,不少企业老板也跟风进了楼市,造成实体经济的萎靡。
紧接着,不少“砖家”就纷纷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马姓经济学家认为:
房地产发展已经告别了住房短缺问题,现在应该解决高房价后遗症了,因此启动“二次房改”很有必要,二次房改要改变现状的利益格局,提供丰富的住房形式,降低商品房的金融属性。
说到二次房改,就不得不提提一次房改
网络上流传的一次房改时间是98年,可是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房改应该是81年。
80年4月,邓老第一个提出住房制度改革,也就是住房往商品化的开始。
紧接着,第二年又提出了职工住房三三制,其实就是折扣买房。从那以后,没有房子的职工,或是没有房子分配资格的职工,就可以以总价的1/3买房。
后来,90年开始,又取消了三三制,没房的人买房得全款
直到98年开始,才正式取消了福利分房,搞起了住房分配货币化。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咱们房地产的市场属性就彻底被激活,从那以后,楼市迎来了空前繁荣,商品房发展一路突飞猛进。
接着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房价上涨20多年,到今天仍然有近3亿人租房,不少人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
既然专家们都觉得有必要开始二次房改,那怎么个改法?
据说,北大有位教授提出了自己的3个观点:
首先是多多建保障房,比如连续十年,每年交1000万套保障房,加起来就有1亿套住房,按照三口之家,可以解决3亿人买不起房
其实,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资金承受力,建保障房的面积不能太大
再者就是在位置上根据群体流动需求来建,低收入群体流向哪里,就把保障房建在哪。
既然专家们都开始热议这个话题了,那么二次房改究竟什么时候开始?
其实,早几年前,住建部也有过表态:
要加快建立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房
其实单纯这个表态,就可以看准是二次房改的序幕。因为不论是共有产权房还是公租房、抑或是保障性租赁房,这些都是小户型、低租金的房子,受众群体都是对高价房有很大压力的低收入群体,比如新城市人、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与房改需要实现的目标相吻合。
也就是说,二次房改将来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商品房的主体地位,对那些“上车”难得人来说,绝对是一项大福利,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房改受益3类人群
第一类,刚需
保障房价格便宜,但是享受的教育、医疗资源与商品房无异,这对于还没有买房刚需而言,绝对是利好,因为他们只用付更少的钱实现在城市买房,而且同样享受商品房买家的同等权益。
第二类:农民工
20多年来城市发展迅猛,一砖一瓦都有农民工的汗水,可即便付出不少,在高房价面前他们却享受不了劳动所得,多年努力连个房子都买不起,确实太残酷了。
将来推出保障房以后,这个群体不仅可以实现在城市买房,而且也和大家一样享受配套。
第三类: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年轻人刚入社会,收入不高、又没储蓄,短时间内上不了高价房的车,保障房就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待收入增加、有一定积蓄,他们也能慢慢实现城市买房。
end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