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11:18:02
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9月1日,“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还俗”的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热榜。柳智宇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获得者,曾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但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前往北京龙泉寺出家,当时引发舆论哗然。据报道,近日,柳智宇已经悄然下山还俗,在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任职。(据9月2日九派新闻)
天才被视为人类智慧的“天花板”,他们过人的天赋和出众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柳智宇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天才,在他进入北大的时候,很多人都关注他未来会做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拥有如何辉煌灿烂的人生。但是他却在人生巅峰,抛离尘世,遁入空门,这种惊世骇俗的选择,让他本就不平凡的人生,更富有争议色彩。
柳智宇的近照(图片来源:柳智宇本人微博)
而如今,在出家12年后,他又还俗入世,青春不再,世事变迁,他是否感到后悔,是否愧对父母,又如何面对自己,天赋究竟是上天的馈赠,还是命运的魔咒?人们在议论纷纷,在评说感叹,在对天才人生的好奇和剖析中,摇摆着成功人生的标准,寻求着自己内心的答案。
毋庸置疑的是,柳智宇的人生首先是他自己的,然后才是他人的儿女、亲人,才有成家立业等社会责任。出家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旁人惊讶也好,理解也罢,为这一选择负责任的,终究只有他自己。
柳智宇在家中打坐(来源:九派新闻)
谁也无法以刻板印象,去框定他人的人生角色。有网友指责柳智宇出家是浪费教育资源,其实就是要求他将社会需求置于个人意愿之上,未免过于严苛。曾经,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也引起过同样的质疑,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终究会发现,热闹都是他人的,生活的道路终究得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走。
媒体报道之后,柳智宇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复了此事,讲述了自己出家和还俗的心路历程,并表示自己现在创办了心理咨询机构,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解决心理问题。由于他在微博的最后提及,“大家如果喜欢可以持续关注我的微博”,又被网友质疑拿还俗一事炒作,贩卖禅修文化等等。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在国内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一方面,社会快速发展、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心理咨询从业缺口很大;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认证和统一监管,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质量没有保障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柳智宇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人,出家还俗也是有争议的经历,现在又从事如此有争议的职业,会引发质疑也是顺理成章。他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正规、规范,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否有“割韭菜”的嫌疑,在他站到公共视野那一刻起,就必须要做好面对公众审视的准备。如果他有什么不当之举,必然逃不过网友的火眼金睛,但如果他的确只是想开启新的人生旅途,也不妨给他一些鼓励和祝福。
柳智宇在上网络公开课中(图片来源:柳智宇本人微博)
很多人将柳智宇和韦东奕相比,同样是数学天才,同样是北大骄子,柳智宇去做僧人被视为叛逆,而韦东奕因为“扫地僧”的形象被“封神”,他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却同样逃不开他人的评价,舆论的包围、各种猜测与谣言。人们有时候或许也说不清,究竟是希望天才始终站在高处,还是更乐见他们跌入凡尘。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不得不面对人类天赋的差异,但又忍不住想要去寻求认同,在矛盾与纠葛之中,试图接近,影响和改变。
其实,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天才”,而在看过一个个天才的故事之后,我们也更加确定,即便是天才的人生,也没有如果。时间不会逆转,而我们能做的,是在当下洞悉内心,并全力以赴。
(来源:极目新闻)
延伸阅读:
北大韦神:数学竞赛也是数学的一部分,不要不屑于把中学课本的题做好
今年的IMO,即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队以最高分获第一。奥数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很容易引发争议,但是就参与过IMO的选手来说,数学竞赛对于他们的价值可能不仅仅是金牌的争夺,他们也从中收获了金牌以外的东西,就以一度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青年研究院韦东奕为例,他是第一个在IMO中国国家集训队所有考试中均获得满分的选手,在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2020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就读至毕业后入职北大数院研究员。于他而言,数学竞赛只是数学的一部分,参加竞赛让他不断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短板之所在——
资料图
2010年我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在中学和大学阶段我参加过很多次数学竞赛,下面是我关于数学竞赛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不要认为竞赛题很特殊,它只是数学的一部分
参加数学竞赛,应以培养兴趣为主,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在小学一年级时,我读到一本名为《华罗庚数学学校一年级》的书,书中都是难度很大的数学题,我从解出第一道数学题开始,体会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从此真正喜欢上数学。从小学到现在,我在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后,都会持之以恒钻研数学问题,以此为乐。
中学生数学竞赛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它至少要与所在学科的中学内容和大学内容有联系,并相互促进。
首先,要把参加竞赛的这门数学学科学好,不要不屑于做中学普通教材的题,竞赛并不是所有的题都特别难,有些题就是为了看出做题者是否认真仔细,当然也不是必须把这门学科的中学普通教材看完才能参加竞赛,因为竞赛的内容比中学普通教材的内容深刻,通过竞赛可以加深对这门数学学科的理解。
有些竞赛题是以大学数学内容为背景的,对这些相关内容要学透,不要一知半解就乱用,而要看它与大学数学的哪些内容有联系,看它如何推广,看大学内容时也要想一下根据这些内容可以出什么样的竞赛题。
另外,数学竞赛的思想方法与大学内容的思想方法有相同之处,可相互借鉴,不要认为竞赛题很特殊,其实它只是这门学科的一部分,应对这门数学学科的所有题都重视,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数学竞赛中得到的启示,在生活中也有用
通过竞赛题还能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有些题并不是特别难,但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做题者有耐心,而耐心不仅在做题时有用,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当题目比较复杂时,还需要冷静分析,正确理解题意,而不要被表面现象吓倒;题目形式比较简单时,也要冷静,不要一看就写,不然有时出错了还不好改正,这说明要有严谨的思维,遇事要冷静,要做好困难的准备。做一些题时需要设立中间命题或分情况讨论,对大目标要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完成,要善于把困难化解成小部分,遇到特别难的题会认为得想很长时间时,可以把它先放过,等到最后做,这说明做事要有取舍。
数学竞赛要善于思考、推广和联习。其实,我真正写的题并不多,“想”的题却很多,能想明白的题目我就不写了。对我来说,做题或许还不是最大的满足,我常常自己出题,提出问题,再长时间冥想寻找答案,一一攻破它们。我有时对做过的题进行推广,看到书上没有证明的结论就想着怎样证明,所以我可以想的题很多,其中有些我暂时还做不出来。
在对一些题推广时,我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结论。在看相关的书时,有时把很多题联系起来,我会不经意间做出以前暂时没做出的题,有些题刻意做也不一定能做出来,和很多题充分联系以后却能做出来,当然这是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我想的题主要是数学题,并没有针对竞赛题。我认为这样有利于提高我的数学竞赛和大学数学的水平,并把它们很好地联系起来。
作者:韦东奕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官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