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腊八粥》 作者:沈从文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人喝粥两件事。
【重点理解】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举例子)
说明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提到腊八粥,就立刻产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这样写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
【埋怨】
我十分委屈地叫了起来:“都怪你!都怪你!要是你到教室门口来接我,我就会安心,就不会考不好!”不争气的眼泪从我脸颊上流了下来。
【责备】
我终于对姥姥发火了:“姥姥,我做作业,他抢我的笔,你不管,说让他玩一会儿;东东打别的小朋友,你不批评他,还说厉害点不受人欺负;东东摔玩具,你说值不了几个钱,再买新的……你这样宠他,偏爱他,那是害他呀!姥姥,对东东你千万不要再这样了……”
【鼓励】
我对爸爸说:“爸,现代人的经济观念都更新了,什么第三产业、第二职业、下海、打工……咱家可不能落后呀!您和我妈也‘下海’游游吧!”
【争吵】
我不知哪儿来的力量,大声对那几个学生说:“你们不要破坏公共财物!”几个中学生没搭话,都指着我哈哈大笑起来。看着他们眼里露出的轻蔑的目光,我瞪圆了愤怒的眼睛说:“做得不对,谁都可以管!”
【忐忑】
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公布出我的分数,我把头轻轻地了下去,目光躲闪着,脑袋像过电影一样过着妈妈知道分数后那生气和失望的表情,可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妈妈,你不要生气!
第一周
秋夜曲
[唐] 张仲素
丁丁①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②暗虫通夕③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壁:一作“逼”。
通夕:整晚,通宵。
【大意】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说明八儿欢喜至极。
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叹气”“呻唤”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
【担心】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惭愧】
捧着那新书,我的心情沉重得像坠着一块大石头,想读却读不下去。我在想,眼下该怎样面对刘利同学?怎样面对这新书?我惭愧,我懊悔,我的内心在深深地悔恨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
第二周
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①千声随意②移,山花红紫树高低③。
始知④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啭:鸟婉转地啼叫。
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始知:现在才知道。
【大意】
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